top of page
作家相片Ning Yu

从凡尔赛宫到故宫 —— 欧洲旅游随想

已更新:2019年8月29日

  关于凡尔赛宫和故宫的话题早就作为中学美术教学题材,从宫殿建筑风格和建筑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讨论。中央电视台也曾经以“当卢浮宫遇见故宫”为题拍过一个电视纪录片,从文化和艺术的角度讨论了中西方的接触、碰撞和交流。在参观过卢浮宫和凡尔赛宫后,我想从历史的角度来讲一下自己的随想。

  到达凡尔赛宫门前广场一下车,首先给我印象深刻的是那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的镀金栅栏和宫殿屋顶的金色装饰。虽然不巧,凡尔赛宫正在进行外装修有部分建筑已经被白布包裹得严严实实,但是这一点也不减弱凡尔赛宫华贵的外观。


  

进入宫内所看到的也是白色的石柱和金色的装饰构成的宏大空间。

所经过的大殿小厅处处金碧辉煌,豪华非凡,内部摆设装饰着各种壁画、雕刻、巨幅油画、挂毯等等珍贵艺术品。到处彰显着一个富强国家的皇家气派。凡尔赛宫不仅宫殿房间(据说有500多间)连成一起构成整体的建筑布局,而且与外面广阔的法兰西式大花园以及大面积的喷水池和人工河一起构成了一个广大而且整体的空间。与故宫封闭、分割、独立的院落式建筑布局形成鲜明的对比。




法国的凡尔赛宫自1660年由法王路易十四开始建设。1762年,法国王室由巴黎卢浮宫迁来此处定居。1789年10月6日,路易十六被法国大革命中的巴黎民众从凡尔赛宫挟至巴黎城内,在卢浮宫前被推上断头台斩首。凡尔赛宫作为法兰西宫廷的历史至此终结。随后的革命恐怖时期,凡尔赛宫被民众多次洗掠,宫中陈设地家具、壁画、挂毯、吊灯和陈设物品被洗劫一空,宫殿门窗也被砸毁拆除。1793年,凡尔赛宫内残存的艺术品和家具均运往卢浮宫保存,凡尔赛宫几乎荒废。直到1833年,才由奥尔良王朝的路易·菲利普国王下令修复凡尔赛宫,并将其改为历史博物馆。凡尔赛宫宏伟华丽的建筑外观和严格规则化的园林设计对欧洲各国皇家宫殿园林的设计影响达几百年。

  故宫也是一个历史上富强国家的皇宫,它也有一些高大宏伟的建筑和精美华丽的内部摆设装饰,也有美丽的花园和茂密的树木环绕着的房屋。可能是因为中国的宫殿都是木结构的,如果连成一起对防火不利。秦朝的宫殿就曾经被项羽的起义军一把火烧了个精光。另外中国文化中非常重视家庭,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单元是家庭,所以皇帝也不例外。为了便于管理,皇帝的各位妃子各自居住独立的住房是最好的方式。而欧洲的国王实行的是一夫一妻制,虽然国王会有诸多的情人,但是王宫中只会有一套皇后房间。所以同样是皇帝,西方和东方的生活方式也有很大的不同。西方皇帝的生活是开放的,受宗教教规约束的。而中国皇帝是代表天的,他仅仅只受祖宗礼制的约束。而这个礼制本身也是前面的皇帝制定的,所以给予了皇帝以莫大的决定权。同样是封建社会的统治者;同样把全国的财富集中使用来满足皇帝的奢华生活;同样为了彰显皇帝和国家的富足而兴建的宫殿,东方和西方产生了如此不同的内容。


  虽然故宫比凡尔赛宫修建早了200多年,但是经过了多次被毁坏又重建。就在凡尔赛宫修建期间,1644年明朝的故宫就被李自成焚毁了大部分房屋,仅武英殿、建极殿、英华殿、南熏殿、四周角楼和皇极门未焚,其余建筑全部被毁。清朝建都北京后,满清皇帝全面接受汉文化,仍然选择故宫作为皇宫,清顺治皇帝花了14年将中路建筑基本修复。后来又经过清朝多个皇帝的修复和扩建才达到今天故宫的规模。此后200多年的时间它一直是满清王朝的皇宫,一直到满清王朝被推翻。以后到1925年,中华民国政府为了防止别有用心的人恢复满清王朝的企图,在原紫禁城的基础上建立故宫博物院。1925年以后紫禁城才被称为“故宫”。自从清王朝没落,特别是1949年前的38年中,由于中国国力衰微,始终处于动乱年代,故宫建筑日渐破坏,有多处宫殿群倒坍。直到1949年后,中国社会逐渐稳定,故宫才得到较好地维护。特别是2005年故宫开始了19年的大修工程,将进一步改进故宫的环境质量。不过目前感觉故宫的维护、管理还是不如凡尔赛宫。



  不同的文化产生不同的艺术风格;不同的建筑技术,修建了风格完全不同的宫殿;东西方的皇帝都是各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却过着不同形式的奢华生活。但是无论他们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文化环境中,无论到了什么年代,由于他们都把人类自身的贪婪本性在没有制约的情况下发挥到了极致,这些占有了大量社会资源而尽情挥霍的人最终都会被人民推翻而走向灭亡。而那些躁动起来的民众往往都把对统治者的愤怒情绪发泄到那些曾经被少数人占用的物质财富上,而加以严重的破坏。殊不知这些应该得到广大民众精心爱护的宝贵艺术财富,本来就是应该属于国家和民族的,甚至是属于全人类的文化财富。所以今天这些地方成为对公众开放的博物馆,这些宝贵的艺术财富得到了很好的保护,真的是一个很好的归属。

  至于那些博物馆中的所谓来路不正的文物(主要是来自一些有古老文明而又衰败了的国家,如埃及、中东地区、中国、希腊等国家),是否应该归还原籍的问题。我的看法是:在那些著名的博物馆中它们得到很好的保护,并且能够对世界各地的公众开放,其实是大好事情。在世界日益开放,全球化(包括文化交流)的趋势不断发展的今天,那些著名的博物馆中各国文物只要得到很好的保护,都可以维持历史现状各得其所。所谓国家的面子的确没有文物的实际保护重要。


1,295 次查看1 則留言

1 Comment


Ning Yu
Ning Yu
Aug 29, 2019

本文已于2011-7-8 09:14 发布在科学网, 有 3787 次阅读 (现在已被屏蔽,无法阅读)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9013-462930.html

Like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