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黄帝内经》的一点想法
——中医学说可能是外星智慧所传授
《黄帝内经》是二千多年前的一本中医经典,也是我国现存中医书籍中的最早的典籍。全书共81篇以记述对话形式,从人体的脏腑、经络、疾病机理、诊断方法、治疗规则、针灸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对人体生命与自然的关系,人体生理活动,病理变化以及诊断、治疗等方面都做出了非常系统、详尽的描述。这些构成了中医的理论基础。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中医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成为几千年来保证中华民族的广大民众得以健康的繁衍的重要条件。
然而,近代历史上,中医被很多人认为是没有理论基础,没有系统支持的“巫医”。连很多中医医生,都只能承认中医是长期实践的总结,而不敢承认中医是有着最系统、最科学的理论基础。其实,我们从二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的一些内容就可以看出,中医所依据的理论体系根本不是当今的科学水平所能理解的。这些如此科学和深奥的学说,可能是由高度文明的外星智慧所创立的。
当然,在二千多年前当“天师”对我们的先祖传授这些知识,先祖们在理解和记录这些知识的时候,也只能象对幼儿园的小朋友讲相对论类似,只能用最浅显的说法来进行。但这丝毫也不能说明“相对论”是不科学的。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天师”对他们传授人体经络的体液流动方程,那么他们能够记录并流传下来吗?如果真的有这样的理论流传下来,可能连现代的科学家也以为是天方夜谈了。
《黄帝内经》的“素问”第一篇,上古天真论中一开篇就说到:“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乃问于天师····”。《黄帝内经》是“天师”对黄帝进行医学知识的传授的记录。之所以选择黄帝为传授对象是因为黄帝生下来就很聪明,很小就善于言辞,幼年时候就思维敏捷,领会事物快捷,长大以后又有塌实、明达的作风,成年以后就做了天子。
而传授医学知识给黄帝的人是谁呢?是“天师”岐伯,此人是来自岐山的老伯,但是称他为“天师”,因为他可能就是来自天外外星社会的访问者。如果“天师”岐伯是一个民间医生,即使是医术非常高明的太医,也不可能受到天子黄帝的如此敬畏。因为在《黄帝内经》多次提到黄帝非常虚心地,甚至求着“天师”岐伯来对他讲授医学知识,而且提出的理由是为了诊治天下百姓的疾病。
在《黄帝内经》的“素问”卷第 气穴论篇第五十八中就有这样的记述:“黄帝曰:余闻气穴三百六十五以应一岁,未知其所,愿卒闻之。···。帝捧手逡巡而却曰:夫子之开余道也,····。帝曰:余非圣人易语也,世言真数开人意,今余所访问者真数,发蒙解惑,未足以论也。然余愿闻夫子溢志尽言,令解其意,请藏之金匮,不敢复出。”敬畏之情,溢于言表。可见“天师”岐伯绝对不是来自民间的,给一般的老百姓看病的医生。而他所传授的医学知识又是如此全面、系统和深奥。
对这些具体的医学知识我们在下面再做具体分析。我们先来看看《黄帝内经》的“素问”第一篇,上古天真论中对外星人的具体描述。“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道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取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其次有圣人者······”。黄帝问到:我听说上古时代有一种叫真人的,他能够掌握住天地阴阳的变化,天地阴阳的消长规律,吸收外界的精气,独异于众人,精神内守,使他的身体与精神协调如一,所以他的寿命同于天地而没有终了的时候。另外中古时代的叫至人,·····能自由自在地在天地之间游行,他的视觉、听觉能够达到八方之外,他的寿命也很长。并且又问:古代圣人、贤人,向他们学习调养身体,可以使得寿命延长,但总有终止的时候。所以以上所说的“真人”不就是外星人吗?这些描述与西方的圣经中描述的古代与上帝(也可能是外星人)一起的圣人、贤人:亚那伯罕以及他的儿孙们都有好几百岁的寿命也是一致的。
对于《黄帝内经》中所描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的生命运行规律与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是如此的相符合;对包括人体结构和现代医学还无法清楚了解的人体经络运行规律是如此精确。这些都说明中医是具有非常系统、全面的理论基础的。只不过是因为在二千多年前要当时的人,即使是当时最聪明的黄帝要弄清楚这些理论也是不可能的,而只能依靠简单的阴阳和五行关系来比方的说明人体生命的复杂情况。
生命的复杂性和中医理论的艰难深奥是客观存在的,要让仅仅掌握非常简单的各种知识的古代人能够接受它们,并且能运用这些知识来维护身体的健康和诊治各种疾病,可以想象这是一件非常非常困难的事情。于是,“天师”岐伯只有使用金、木、水、火、土这些连古代人都比较清楚的事物来形象化地说明人体生命的运行规律。当然,这些描述就不可能非常精确,更加不可能定量地来描述那些至今还说不清楚的复杂生命活动。就此而断言中医是不科学的,是不是有些象文盲说“相对论”是胡说八道一样。
这些问题只要看一看《黄帝内经》中对针灸和脉象诊断的描述之精确就可以理解了。《黄帝内经》卷第五,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中,歧伯对脉象诊断的方法做了十分的描述。在没有任何仪器、设备的古代要知道人体内部的各器官的运行情况,从而判断疾病情况,最简便、有效的方法就是利用医生最敏感的手指尖的触觉来测量血脉的运动情况——脉象,再结合对病人的其它情况的观察和询问,综合起来进行诊断。这就是歧伯传授给黄帝的诊法。
这些方法,现在看起来好象是比较粗糙,没有科学依据。但是,各种脉象与身体的运行情况,以及病症的对应关系,在《黄帝内经》中有非常具体明确的描述。只不过脉象的精微变化,完全要靠医生的三根手指来感受,这对于一般的医生是极不容易的。只有那些经过长期实践,细心体会的少数良医,才可以做到。自古以来确实有不少名医,其脉象诊断能力达到出神化入的程度,对一些病人的病况的诊断之正确和精度甚至超过现代医疗仪器。象这样的例子,在许多名医的故事中都有。
这说明脉象诊断方法本身是正确和科学的,只不过由于难以掌握,一般人难以达到完全正确运用的程度。虽然脉象诊断方法的具体实施有这些缺点,它仍然是几千年来为中医成功使用的主要诊断方法。在缺乏现代仪器诊断技术的长期历史中,它为我们中华民族的健康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直到今天的科学发展水平下,还有很多疾病也无法用现代医疗仪器来诊断和治疗。
所以,我们的任务,不是要用现代西医的诊断方法来取消脉象诊断方法;而应该利用现代医疗仪器来发展脉象诊断方法。要吸收传统中医的脉象诊断方法中通过人体的局部运行情况,并联系看、问、闻等方法,对人体综合情况的了解从而对病人的身体情况做出诊断的科学方法。正如《黄帝内经》中对诊断方法的描述:“切脉动静而视精明,察五色,观五脏有余不足,六腑强弱,形之盛衰,以此参伍,决死生之分。······”
另外一项在在《黄帝内经》中被精确描述的医疗技术是针灸。针灸是歧伯传授给黄帝的最好的疾病治疗方法,其功能如此神奇,如果运用得好往往能达到针到病除的效果。这也是在古代条件下,可能被接受和使用的最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所以歧伯对针灸的使用和注意的事项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在《黄帝内经》中对针灸问题有很多的记载,如卷第十四针解篇第五十四中对针灸使用的要领做了十分精辟的论述。“黄帝问曰:愿闻九针之解,虚实之道。歧伯对曰:刺虚则实之者,地下热也,气实乃热也。······。帝曰:余闻九针,上应天地四时阴阳,愿闻其方,令可传于后世以为常也。歧伯曰:夫一天、二地、三人、四时、五音、六律、七星、八风、九野,身形亦应之,针各有所宜,故曰九针。人皮应天,人肉应地,人脉应人,人筋应时,人声应音,人阴阳合气应律,人齿面目应星,人出八气应风,人九窍三百六十五络应野。故一针皮,二针肉,三针脉,四针筋,五针骨,六针调阴阳,七针益精,八针除风,九针通窍,除三百六十五节气,次之谓各有所主也。”
关于针灸的各种使用方法和对人体运行状况的影响在《黄帝内经》中都叙述得非常准确、详尽。如果没有对人体运行规律的深刻认识是不可能做到的。这也说明歧伯的医学知识不是什么经验的总结,而是建立在全面、系统、科学的知识体系下的对人的健康和疾病深刻了解。但是歧伯向黄帝传授的仅仅是一些古代人可能接受和掌握的实用医疗技术。针灸治疗方法虽然能达到针到病除的效果,但其正确的运用也是需要对病情的正确诊断,需要对运针的手法的正确掌握为基础。而且,如果运用不当还可能会造成对人体的伤害。
所以自古以来能够很好地运用针灸治疗技术的医生也不是太多,针灸治疗技术的实际应用是有一定困难的。虽然,世界上很多人,包括西医的著名医生,对针灸治疗技术的神奇效果也十分佩服。但是,因为掌握针灸治疗技术的十分困难,并且在现代医学水平下对于针灸治疗技术的理论解释还做不到。所以,针灸治疗技术目前还不能推广开来。但是我们应该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持下来具体实施针灸治疗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在初步地阅读了《黄帝内经》之后,我们就会赞叹古人在二千多年前就如此科学全面的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的生命运行规律;人体各器官的结构和关系(特别是人体经络穴位的分布和与身体运行的关系)。有如此详细,精确的描述的医学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同时,不得不让人在惊奇之后,也觉得应该深刻地思考:这些知识来自何处?如果简单地说这些是古代人民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的总结,是不能让人信服的。
如果在二千多年就可以总结出如此高明的知识,那么时间又过去了二千多年,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和人类几万年的发展相比较要大得多,可是人类对自己身体的认识,对各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技术又比《黄帝内经》中所记述的高了多少呢?为什么二千多年来人类对自己的疾病治疗并没有什么根本性的知识和理论出现呢?现代医学的发展也并没有能够指出《黄帝内经》中的医学知识有什么错误的地方,甚至连人体经络穴位的分布和与身体运行的关系等知识也不能指出《黄帝内经》中的描述有什么不正确,或者不准确的地方。因此,不得不让人觉得这些医学知识是不是来自一个高度文明和进步的社会,其智慧程度甚至远远超过人类当今的水平。
另外,在《黄帝内经》中记述的医学知识中,关于药的知识是比较少的。因为,在当时的技术水平下,制药是做不到的。而依靠各种草药等天然物质来配制药剂进行疾病的治疗也是非常困难的。中医目前使用的各种药方大多是后来的中医医生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因为天然药物的成分复杂,在中医药方的配置中有很多难以控制的东西。再加上,有些对中医理论的学习了解不甚深刻的人,把对某些入、某些疾病有效的药方当成普遍适用的药来加以应用,造成一些不好的情况,使得人们对中医产生怀疑。
其实,在《黄帝内经》中记述的医学知识中,并不提倡有了疾病就去服药。而是以调理身体的运行,预防疾病为主。即使得了疾病,医生也应该及早治疗,不要让疾病很严重了再去抢救。在《黄帝内经》“灵枢”玉版第六十中就说到:“歧伯曰:圣人不能使化者,为之邪不可留也。······夫至使身被痈疽之病,浓血之聚者。不亦离道远乎。···故圣人自治于未有形也,愚者遭其已生也。”得了疾病,也是先用砭石,针、灸等方法进行治疗,以药物为辅助。这些记述也从另外一个方面说明,那些在《黄帝内经》中记述的医学知识来自地球之外,而不是在地球上的居民中产生的。
我们再也不要对中医,特别是《黄帝内经》中记录的经典的中医基础,怀疑其科学性和正确性。而应该继承和发扬中医的这些最先进的科学知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对这些医学知识和技术进行认识和发展,在当今的技术条件下运用好这些知识和技术为人类的健康服务。如果再对这些“上天”赐予我们的宝贵知识和技术还在怀疑,甚至准备要把它们抛弃掉,那么不仅仅是太傻的问题,而且可能成为人类的遗憾。现在,正确认识中医,正确对待中医,支持发展中医首先是摆在中国人目前的任务,也是中国对世界人民的健康做出贡献的机会。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