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作家相片Ning Yu

发展中医应该走重医轻药的道路

  发展中医走重医轻药的道路就是指:在中医医学研究上把研究的重点放在中医的基础理论上,而不是中药产品的研究;医生在医疗实践中以非药物治疗为主,优先采用调节生活方式和针灸按摩治疗;中医学教育以医学基础理论为主,拒绝死记硬背药方。其主要理由如下:

  1、传统中医医学理论对药物的认识一直就有“重医轻药”的思想:

  中医典籍黄帝内经有经典论述:“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说明中医对疾病有防治为主,治疗为辅的医疗思想,这个是对人体健康维护的至理名言。

  在整个黄帝内经中基本没有一付具体的药方,药物治疗在原始的中医理论中本身就处于辅助地位。疾病的治疗第一位的是对生活中外邪入侵的预防和针刺治疗。即使有地方提到用药来治病,也在多处使用“毒药”一词。(81次提到“药”,其中13次用“毒药”)说明古代中医就已经认识到药物虽然可以治疗疾病,但是也有毒负作用。

  在最传统的中医医学中对药物的应用是非常谨慎的。当然不同的中医学派对药物在疾病治疗中的重要性看法可能也不一样,比如神农氏对植物的药性就特别有研究。随着中医的发展,药方的积累也越来越丰富,用药的经验也有了相当的积累。另外用药物治疗比起用针灸治疗对医生的要求相对要容易一些,而且也容易产生经济效益。有地位的中医很多同时也经营药店,更加推动了中医对药物治疗的重视。

  以后的中医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医疗经验,对药物的治疗作用越来越重视,形成了比较标准的参考药方。一些经过长期改进的成功药方被作为经典药方记载下来供医生们学习和参考。医生用药可以以经典药方为依据,大大降低了用药的难度和风险。经方对中医的发展的确有很大的贡献,在中医战胜疾病的过程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在中医理论上也由重医轻药而逐渐发展成为以药物治疗为主要研究对象,从以后的中医经典《伤寒论》、《金匮要略》等著作的内容中药方所占的比重就可以知道这个发展趋势了。

  在种种因素的推动下,药物的采用逐渐成为中医的主要治疗手段。看中医几乎没有不开药的。到现代,即使使用针灸、按摩等医疗手段可以治愈的疾病,要是医生不开药,可能连病人都不放心,认为不吃药就不会完全治愈。这样,当中医遇到以药物治疗为主要手段的西医时,中药治疗的一些难点,如药物成分的复杂性;药方的非标准的灵活性;中药服用的一些不便利等,就成为人们放弃中医而选用更加便捷的西医、西药的一个重要因素。

  同时,中医药物治疗技术的发展也使得作为中医的主要治疗手段——针灸技术的推广和发展受到阻碍。到现在不会开药的中医医生几乎没有,而会针灸技术的医生却越来越少。

  2、中医药物性能的局限性:

  ?? 中药的确也是中医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如大家都知道的长期以来中药都是以自然界的植物、动物、矿物等天然原料,经过简单地加工来服用。即使有了现代化的中成药制造技术,但目前的中成药生产技术和也是不相符合传统的中医药理论的,所以现代化的中成药制造技术的发展十分艰难。中药的治疗作用是经过长期摸索的经验总结。虽然中药理论也有相当的发展,但是按照现代药物科学的定量、确定、可重复的要求,中药理论也的确不符合这些规定。

  ?? 中药在疾病治疗过程中有很多奇特的效果,这也是中药的主要优势。虽然经典药方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但是按照中医理论这个经方在具体应用中,通常还需要根据病人和病情的具体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才能够发挥比较好的治疗效果。而这个调整也并没有什么具体的、比较标准的模式,完全是根据医生个人的经验和对中医理论的悟性的理解来进行。这个也是中医医药难以掌握,常常被称为“不科学”的原因之一。

  ?? 中药以天然原料按比例简单的混合煎制服用,所以其药物成分难以确定。而且这些天然原料受不同的产地、不同的生产加工方式、不同的年份等因素的影响,其成分比例可能相差很远。这样更加增加了中药成分的不确定性。即使是同一个药方,采用不同产地、不同的生产加工方式、不同的年份的药材;甚至不同的煎制服用过程,其药效可能也会相差甚远。所以即使医生的药方没有问题,而病人购买、煎制、服用的中药药效也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别。这些不仅仅会影响疗效,甚至可能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发生药物中毒等等事故。这些也可能是古代的中医采取重医轻药的医学道路的一个重要原因。

  特别是今天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中药的原料生产由天然采集变成人工种植为主。其原材料的成分也有较大的变化。加上人工种植中的水土污染、化肥农药的使用等等因素,更加可能改变中药的成分。往往对药效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3、当前中药药品生产的状况不容乐观:

  现代化的中成药制造技术所依据的理论完全是西药生产理论。对药物的成分需要定量以适应现代化的药品制造技术。但是对于以自然原料为主要成分的中药,药物的成分的定量确定是非常困难的。同时,中成药的疗效是否能够达到比较好的效果也是一直解决不了的问题。因为西药理论主要是针对疾病的种类进行对抗性的治疗,而中医药的药理主要是针对人体运行平衡进行调理。从药理上来说中西医是完全不同的。

  当今现代化的中成药制造可以使用非常先进的现代科学技术,但是从根本的药理上却无法与现代科学技术接轨。虽然当今中成药的生产基本以应用比较广泛的中医经典药方为基础,但是疗效就很难与经方,特别是经过有经验的医生调整后的经方相比。人们选择中成药大多是因为它的服用的便捷性,这种便捷性比较能够适应现代人们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而对于疗效的要求则退而次之。

  当前,很多中成药的生产为了适应人们的这种要求,甚至在药物中添加一些西药成分,以取得比较迅速的治疗表现。对于一些中医理论看来仅仅作用在人体体表,或者浅层经络的邪湿引发的疾病,这样的中成药可能可以取得比较明显的效果。在一般的疾病人群中,这种与中医理论相差甚远的中成药还是有比较大的市场的。

  特别是现在市场上开发的中成药针剂与通过消化系统服用的中药所起的作用完全不同,可能带来的药物负作用更大,是争议比较大的一类中成药品。虽然也有几种在中医药基础上开发的药品取得了国际一致公认的疗效,如青蒿素。这种药物其实完全是一种自然植物提取的西药,已经不属于中医药理论可以说明的药品了。

  虽然中成药现在在中医的医疗过程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也逐渐地为病人广泛地接受。但是在中医药品的生产上目前还有几个难以解决的问题阻碍了它的发展。一个是中药材生产、种植的标准化以保证原料的质量;第二个是能够方便地实现调整原料比例的小批量中成药药品自动化生产设备;第三个中医药理论与现代科学技术的接轨,主要是能够比较标准化、定量地描述中医药的医疗过程。这几个阻碍中医药药品生产发展的问题,在目前的条件下还不是短期内可以解决的。

  4、中医药品在医疗中应该有的地位:

  综上所述中医药虽然在今天的的中医医疗过程中起到“主力军”的作用,但是传统中医药存在的一些重大缺陷:如传统中医药药方的不标准、药效的不确定性;中成药的药理不明确,毒负作用,药效的低下的问题;另外传统中医药的服用的方便性差等问题。这些缺陷使得中医面前处于一个非常困难的局面。

  改变这个困难局面的根本方法是恢复传统中医以调理和针灸为主的医疗方式。把中医药作为医疗中的辅助手段来使用。尽量少的服用中药,避免长期服药,大量服药的错误医疗情况发生。

  结论:

  我认为要使得中医走上一条健康的发展道路,应该是“重医轻药”的道路。首先在中医学研究上采取以中医学理论为主的研究方针,特别是在中医学理论的现代科技语言的描述和解释上要突击搞好,尽快把中医理论的描述从传统的阴阳、五行和气这些比较原始的抽象描述方式中解放出来,以便与现代科学技术接轨,使得中医学能够站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快车上前进。应该把目前花费在中医药研究上的大量的人力财力转投到中医学理论研究上来。

  在中医的医疗实践中恢复传统中医以调理和针灸为主的医疗方式。把中医药作为医疗中的辅助手段来使用。大力培养中医医师的针灸、按摩等传统中医治疗技能。大量使用容易掌握,危险性小的电子化针灸设备,使得传统中医的良好治疗效果在日常中医医疗实践中得以发挥出来。大力开发和推广计算机中医诊断设备,配合自动化电子针灸设备的使用,可以大大降低老百姓的医疗开支,同时取得良好的医疗效果。

  在中医药方的使用上现代信息技术已经可以替代人工完成药方的记忆工作,所以医生的选择药方范围可以更大,经方的调整也可以利用计算机专家系统提供更加正确的参考信息。

  在中医教育上坚持学院教育为主的方式大量培养中医医生。通过采用中医学理论的现代科技语言的描述和解释的教材,加大中医学理论的学习时间。把学生培养成为掌握中医医疗理论,能够熟练使用中医针灸技术和现代科学技术设备的现代中医医生。通过现代教育手段,把学生从背诵记忆药方,理解晦涩的古代文言文中医经典的教学难点中解放出来。

  总之,中医的 “重医轻药”是一条克服当前中医举步艰难,进退维谷的局面的理性发展道路。值得广大中医工作者和关心支持中医的有心人士去探讨研究的问题。


8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中医学说可能是外星智慧所传授

读《黄帝内经》的一点想法 ——中医学说可能是外星智慧所传授 《黄帝内经》是二千多年前的一本中医经典,也是我国现存中医书籍中的最早的典籍。全书共81篇以记述对话形式,从人体的脏腑、经络、疾病机理、诊断方法、治疗规则、针灸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对人体生命与自然的关系,人体生理活动,...

中医的“六不治”说明了什么?

在西医在中国占据主导地位以前,中医几乎一直都是中国人诊治疾病的唯一选择。但是,中医一直一来都有“六不治”之说。中医六不治最早是扁鹊提出的。据《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六不治的内容为:“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故病有六不治:骄恣不论于理,一不治也;轻身重财,二不...

中医现代化的哲学困惑

传统中医学的哲学基础是中国古代哲学。中国古代哲学看待世界是以一种内在的观点,也就是人/主体和自然/客体是在一起的,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中国古代人就是从这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内部来观察世界。他们是以一种心内体验的感觉来认识世界。这大概也就是“天人合一”的基本出发点。在他们的心中,这...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