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作家相片Ning Yu

宗教的改革与发展对保证和培养人的社会性作用

   从各个宗教的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宗教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进行的宗教改革,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到宗教对于社会发展,对于保证和培养人的社会性的作用。宗教的改革也是宗教适应社会的发展,获得新的生命的关键。从这个角度来说,也许可以认为伊斯兰教的创立就是对基督教的一种改造,产生了一种新的宗教。而能够在世界历史上长期、广泛的流传的宗教都是经过不断地改革和发展,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能够在新的社会环境下继续发挥培养和维护人的社会性的作用。其中,世界第一大宗教——基督教发展的历史过程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而且正是由于它的成功的改革和发展使得基督教能为世界上众多的民族所接受,成为世界第一大宗教。我们在本节中就以基督教的改革和发展为例子来说明宗教的改革是它适应社会发展的必需。

   欧洲基督教的发展经过罗马帝国时代和阿拉伯伊斯兰教的入侵的结束,基督教已经在欧洲和西亚的部分民族中广泛流传。但由于文化差异,特别是代表西方的希腊文化和代表东方的拉丁文化之间的差异;以及基督教组织对欧洲国家政治活动的干预而产生的矛盾,终于引发了基督教组织的分裂;并因此而导致了各种宗教思想的发展。如英国的约翰.威克理夫(John?Wycliffe,?c.1329-1384),他被称为宗教改革运动先锋。当时在英国罗马天主教的势力非常强大,甚至英国每年还需要向教皇纳供。特别是当时罗马天主教的“托缽僧”制度对当时的社会生产发展和社会风气影响恶劣。大量的僧侣(即现今的修士、神父)闲游乞食的生活不但大大地损耗社会的资财,也使人们普遍轻视劳动,而热衷于宗教活动。教会常劝青年人进入修道院,终身修行。僧侣们甚至走遍全国出售教皇的赦罪券来敛财,要民众向教会交纳金钱来赦免己罪。罗马梵蒂冈教会的行为已经改变了宗教的积极社会作用。在英国民族主义对腐败罗马梵蒂冈教会的抵制形势下,威克理夫宣传基督教民应该直接对上帝敬拜,而不是教皇和教会,主张对基督教教会和教义进行改革。

   代表新生的资产阶级的宗教思想对欧洲宗教改革的代表事件可以认为是:1517年10月31日在德国由莱比锡大学的神学教授马丁·路德在维腾贝格宫城教堂门上张贴的“九十五条论纲”,马丁·路德的新宗教思想向罗马教皇的权威提出了公开的挑战。此后的一百多年,各种新教宗派层出不穷,如路德宗、加尔文宗、安立甘宗(英国国教)、再洗礼宗、卫理会等新教宗派。当时在欧洲的很多国家,如瑞典、丹麦、荷兰、瑞士、英国和德国的国家统治阶层先后投入新教阵营,代表新新教宗派和罗马梵蒂冈教会的旧教宗派势力之间的宗教战争在欧洲各地不断发生。

   新教徒们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荷兰共和国,在德意志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在法国新教派也取得了合法地位。到1618年,天主教徒和新教徒形成南北对立之势,德意志(包括奥地利、捷克、摩拉维亚等)则成为双方争夺的主战场。双方都不满足于现在的局面,宗教斗争又与大国争霸的斗争混合在一起,于是便导致了规模空前的欧洲宗教战争“三十年战争”。战争的一方是代表天主教反改革势力的哈布斯堡王室,哈布斯堡王室在当时兼有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奥地利皇帝)、西班牙国王、西西里国王等多个王位,还统治着西属尼德兰(现在的比利时一带)、摩拉维亚、威尼斯、伦巴第等附属国,并在美洲、亚洲拥有广阔的殖民地,可以说是半个世界的统治者都和站在新教徒一方的法国、丹麦、瑞典、荷兰及德意志的新教诸侯联盟对立。后来,英国和俄国也站在了新教联盟一边。经过近30年反反复复的征战,最终没有一方取得完全的胜利,但是三十年战争最后使得新教确立了在欧洲各国的地位。

   所以,实际上新教和天主教的斗争,是代表新兴的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在宗教领域中与代表封建势力的天主教之间的斗争。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中的骨干和主力就是新教徒,欧洲的新教徒们为了逃避宗教压迫而纷纷投奔在大洋彼岸的新大陆,最终建立了资产阶级国家的代表——美利坚合众国。新教在对《圣经》的解释、教义的理解、教规、礼仪等方面进行了改革。而新教思想经过改革以后更加适合于当时社会发展的要求,也就是说新教更加适合于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对人的社会性的培养。

   同样天主教派为了适应新的社会发展需要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如罗马梵蒂冈教会甚至公开承认几百年前对珈里略、哥白尼的审判是错误的。这些历史进一步说明宗教的培养人的社会性,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在历史上宗教思想也并不是单纯地由信仰决定而一成不变的,而是决定于宗教对人的社会性的作用的需要。当一种新的社会秩序建立的过程中,为了配合新社会的建立和维护,需要对相应的宗教思想、宗教教规等进行改革,以适应新的社会的需要。

   但是,宗教思想的改革与政治思想、哲学思想的变革是有所不同的。包括历史上的十字军征战,阿拉伯帝国的伊斯兰教征战,以及欧洲宗教改革的“三十年战争”都不是真正宗教战争,而是政治斗争。我们在这里主要讨论的是在历史上发展成为能够在不同的地区、民族中有较大社会影响的宗教。也就是对人的社会性的培养和维护有帮助的宗教。

   通过宗教改革与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宗教的信仰,如基督教对上帝的信仰、伊斯兰教对阿拉的信仰、佛教对佛的信仰等等原则教义可能是不变的;但是各种宗教的具体教规、礼仪形式等是会随着社会对人的社会性的需要的变化而发生改变的。所以,不同的宗教虽然有不同的信仰、不同的形式,但是真正的宗教(能够在历史上为广大民众所接受,并且能在较长的时间起到社会作用的宗教)的共同作用是对人的社会性的保证。这也是我们在本章开头就提到的,宗教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原因就是为了保证和培养人的社会性作用。如果保证和培养人的社会性作用因为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减弱,那么就会阻碍宗教组织的发展。为了让更多的民众接受某种宗教,就必须对宗教进行改革。这一点已经得到各宗教组织的广泛认同,并且已经付诸于行动。当然,宗教改革也和其它社会改革一样,也会有阻力,也会受到一些思想比较保守的人的反对。但是,从宗教的发展历史来看,无任是那一种宗教都必定会面临社会发展而需要的改革。而且改革是否成功,将关系到宗教是否能继续发展,甚至于关系到某种宗教是否能够继续存在的问题。


18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前苏联在冷战中失败的教训(全文版)

1991年苏联解体,时间跨度长达40多年的冷战结束已经有近三十年了。今天又有一些美国政客想重新在中美之间开始新冷战,想重新收获确立美国世界霸权的成果。新冷战的梦想会实现吗?分析苏联在冷战中失败的教训对于中国应对新冷战应该有警示作用。...

前苏联在冷战中失败的教训

1991年苏联解体,时间跨度长达40多年的冷战结束已经有近三十年了。今天又有一些美国政客想重新在中美之间开始新冷战,想重新收获确立美国世界霸权的成果。新冷战的梦想会实现吗?分析苏联在冷战中失败的教训对于中国应对新冷战应该有警示作用。...

Comments


bottom of page